中國幅員廣大,一北一南,因地理環境與人文條件不同,而發展出不同的詩面貌。北方詩代表《詩經》,南方詩演生出《楚辭》。

《楚辭》是用楚國的語言、文化、音樂創造出來的詩歌,是屬於楚國特有的本土化作品。在詩歌裡結尾喜歡用「兮」字,這個語助詞相當於現在的「啊」字。

在秦始皇統一六國、劉邦建立漢朝大一統的帝國之後,許多文學家模仿《楚辭》的寫作方式創作,從此,「楚辭」就不再屬於特定的範圍,而成為一種文學上的文體。

比較《詩經》與《楚辭》:

《詩經》大多是四個字組成的詩歌,以短篇為主。內容上,大多是現實的生活經驗。其作者大多無名氏,屬集體創作,且也不是一時一地完成的。

《楚辭》大多是七個字,是長篇詩歌,變化較豐富。內容上,則充滿了華麗的想像與神話傳說。其作者很明確知道是屈原、宋玉等人。

楚國與楚文化

楚國是古老的南方大國,早在周朝興起的時候,楚國就已經存在了。楚國發展初期,地方不過方圓一百里,而且處在偏遠的荊山,經過楚國人八百多年的開拓,國力強盛時,地方達到五千里。

雖然周王室賜封楚國國王為「子爵」,但是楚國並不認為自己只是諸侯國而已。楚國的領導人自稱為王,認為他的地位與周王室相同,而且也有屬於自己的特有文化。

楚國地方多高山大水,所以產生許多神話、傳說和宗教活動,楚國人相信鬼神,巫風盛行。而楚巫是楚國人中學問最淵博、品德最好、最有威望的人。

 

夔鳳人物圖.jpg 

◆東周戰國時代  夔鳳人物圖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◆東周戰國時代   人物御龍圖

 

最能代表晚周神仙思想的為這兩幅考古所得的導引圖,皆出自湖南長沙的楚國墓。

〈夔鳳人物圖〉,圖中一細腰女人像作合掌祈禱,女像上方有一鳳一夔,鳳大夔小,是一種吉祥圖─即陰陽交配與生命之再生,相當於後世的「龍鳳呈祥」。以龍鳳配來導引死者升天,並寓再生之意。

〈人物御龍圖〉,一文士立於龍舟上,舟下有游魚引路,舟尾高處有鶴高立,鳴聲應天,此龍(舟)鶴相伴即陰陽相抱,以喻再生並入於永生之境。

對應到屈原《離騷》中的一段描寫靈魂之旅的歎詠:

「朝發韌於蒼梧,夕余至乎縣圖,欲少留此靈兮,日忽忽其將暮。」

另《九歌.河伯》:

「與女(汝,指河伯)遊兮九河,衝風起兮橫波;乘水車兮荷蓋,駕兩龍兮驂驪。」

這裡道出人們對現實之無情感到悽惻,轉而渴求永生,卻面對著茫茫靈界禱問前途,正映照出人類的渺的與無助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g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