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花可謂是中國人的「國花」。自唐宋以來,古來文人士大夫無一不愛詠梅與賞梅,甚而將梅花視為寄情的對象。在陸游《卜算子.詠梅》:「驛外斷橋邊,寂寞開無主。已是黃昏獨自愁,更著風和雨。無意苦爭春,一任群芳妒。零落成泥碾作塵,只有香如故。」文人士大夫將梅花人格化,「梅」與「我」已「物我合一」,梅即我,我即梅,梅花成了文人所寄情之物,雖在讚美梅花,卻也是借助它來表達作者的情感與人格。

梅花與松、竹並稱為「歲寒三友」,並與蘭、竹、菊同被尊為四君子。四君子的蘭花是深谷中孤芳自賞的隱士,竹是可伸可縮的儒士,菊是秋末報冬之花,而梅是歲寒報春之卉。梅在冰天雪地中,不畏風霜,一副傲骨挺立,因此,文人就是迷上它的「清」與「寒」,重在「清肌傲骨」,以此來表個人品行高潔「人與梅花一樣清」,同時梅是奇寒中綻放的鮮花,喜報第一春,可以說明儒者士大夫在退隱的當下仍對未來抱有一線美好的希望。

有趣的是,在中國古代對於賞梅有品味之分,皇家愛「宮梅」,文人賞「野梅」(或「村梅」)。

馬麟的《層疊冰綃圖》即是宮梅的代表。十世紀時花鳥畫家有北黃筌南徐熙。黃筌(903-968)的畫花技術,據說是運用極細緻透明的彩色顏料,一層塗於另一層上,是極為高技巧的填彩方式,所營造出的風格是符合宮廷品味的優雅高貴之風,而《層疊冰綃圖》即以此種技法表現。畫家以鉤勒法淡墨細線寫出花瓣,再層層填色。以水墨繪枝,重彩染花,強烈的對比映襯,生動地體現了寒梅冰肌玉骨之美。與黃筌繪畫方式完全不同的徐熙(活躍於961-975),據說他畫花卉時,運用水墨以快速的筆觸完成後,再加一些顏色,其筆墨自由較受文人畫家的偏愛。畫論家沈括有一段評論黃筌父子(其子為黃居寀933-993)與徐熙不同的風格:「諸黃畫花,妙在賦色,用筆極新細,殆不見墨跡,但以輕色染成,謂之寫生。徐熙以墨筆畫之,殊草草,略施丹粉而已神氣迥出,別有生動之,筌惡其軋已,言其畫粗惡不入格。」當時宮中不喜愛逸興之畫。據范成大《梅譜》說,北宋末南宋初畫墨梅者,「江西有揚補之者尤有名」,學揚補之的人不少。揚補之所繪的梅花如《四梅圖》,畫中枝瘦花小,冷清無華。他曾將其梅花進呈給宋徽宗,徽宗曰:「村梅耳」,意思是如此的繪畫不能登大雅之堂,但這樣的野逸風格卻是極受到文人士大夫所欣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層疊冰綃圖.jpg

▲宋,馬麟,絹本,設色,101.7cmx49.6cm,北京故宮博物院

 四梅圖.jpg

▲揚補之,四梅圖之一段,紙本水墨,36.8x59.2公分,北京故宮博物院

 

以畫梅遣興或寄意者的墨梅,史家首推北宋隱居華光山的長老釋仲仁。後有揚補之承其墨梅的技法,同一時代尚有丁野堂,其號野梅,因宋理宗曾問:「卿所畫者,恐非宮梅。」對曰:「臣所見者,江路野梅耳,何由得窺九重仙種。」一直到元朝王冕的墨梅,將寫梅的風格更推向寫意發展。如《清氣滿乾坤》自題詩云:「吾家洗研(硯)池頭樹,箇箇華開澹墨痕,不要人誇好顏色,只流清氣滿乾坤」,王冕對梅花的繪畫風格溢於言表,以淡墨來繪梅花,不著顏色,不以虛華外表來譁眾,以表人格的清高,待與後人評。將梅花與人格的結合是元朝繪畫的發展,如元四大家之一的吳鎮,對梅花的喜愛,自號梅花道人,亦稱梅道人、梅沙彌、梅花和尚。在元朝的外族統治下,文人們不敢公開言語,只得寄情於書畫中,使得中國繪畫中的詩書畫三絕成為文人畫的特色。

將文人畫的三絕更推展開來就屬「揚州八怪」。「揚州八怪」畫梅有高翔、汪士慎、金農、黃慎等。金農在《冬心畫梅題記》云:「畫梅之妙,在廣陵得友焉,汪巢林畫繁枝,高西唐畫疏枝,皆是世上不食煙火人。」金農自謙說自己畫梅得益於汪士慎和高翔,汪士慎與高翔皆因善畫梅而有「梅花二友」之稱。金農多畫野梅,疏枝如棘,繁花盛開。如《墨梅圖》所繪的梅花,構圖奇古,用筆簡樸,以淡墨行筆,繪出樹幹,再以濃墨點苔,以圈花繪出梅花,呈現一片繁茂樣,梅幹所圍出的空白處,以「漆書」寫出題跋,呈現出詩書畫融為一體的畫面。

          汪士慎─梅花圖軸_nEO_IMG.jpg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梅花圖軸_nEO_IMG.jpg

       ▲汪士慎,梅花圖軸,93.2×52.8公分            ▲高翔墨梅圖,71.8×30.5公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遼寧省博物館

中國人愛梅在於「凌寒獨自開」,因此,賞梅時因情境的投射下常常是「孤芳自賞」,使得文人不禁詠出心中的情懷,如林逋有〈山園小梅〉詩句:「眾芳搖落獨喧妍,占盡風情向小園;疏影橫斜水清淺,暗香浮動月黃昏。」也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,才能造就古來如此多膾炙人口的詠梅詩句及繪畫。

盛梅圖_nEO_IMG.jpg 

金農,墨梅圖,紙本水墨,116.2x41.6公分,美國耶魯大學博物館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ng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